警惕!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?


一、财政滑坡,公务员“工资迟发”!这个中部小城,告诉我们了什么


来源:刘晓博(本文不代表财经朗眼立场)


最近几天,湖南耒阳市“公务员工资迟发”的新闻,在朋友圈流传。

 

之所以直到今天才评论这一事件,是因为直到今天才有“正规媒体”(第一财经)进行了报道,并给出了基本事实:

 

1、事情起因:61日,一位网友在“红网”百姓呼声栏目中留言称:61日了,辛苦了一个月,但五月份的工资一分钱都没发,据说六月份的也没有,到底要什么时候才发,我们怎么生活?

 

2、进展:有人在红网上述栏目中,公布了一份《关于耒阳市5月份在职干部职工工资延迟发放事项的说明》,解释了工资延迟发放原因。

 

《说明》称,自2012年以来,由于耒阳市主体财源煤炭经济持续萎缩(2017年较2012年煤炭规费减少了10个亿),造成市本级财政年年短收。2017年该市一般公共预算累计完成221696万元,同比减少了49862万元,下降18.36%;截至2018531日,市财政收入累计完成80726万元,同比减少14637万元,下降15.35%。而工资、重点民生项目等刚性支出逐年增长,本级财政入不敷出的现象逐年加深。

 

《说明》表示,目前耒阳市国库的库存资金严重不足,市委、市政府根据库存资金情况,首先保障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按时发放。在职干部职工的工资发放资金尚有较大缺口,耒阳市委、市政府及财政部门一方面正积极向省财政厅汇报,争取省财政厅调度转移支付资金;另一方面,正在督促收入征管部门加快收入入库的进度,尽快筹措足够的资金,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在职干部职工的工资发放到位。对因工资延迟发放给在职干部职工造成的不便和困难,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,同时也请广大市民理解当前耒阳市财政特别困难的实际情况。

 

《说明》的落款是“耒阳市财政局”。

 

3、求证:第一财经的报道说,“耒阳市财政局有关人士”证实了这份“说明”的真实性,他表示,《说明》其实是耒阳市宣传部回复的,因为涉及财政问题所以落款为财政局。

 

4、结局:第一财经的报道说,经过当地努力,68日已经将迟发的工资全部发放到位。耒阳市财政局人士告诉记者,领导非常重视这次延迟发放工资事件。“我们会加大税收征管,确保收入上来。(同时)我们坚持过‘苦日子’,应该可以挺过难关。”

 


应该说,这是一起并不严重的“工资拖欠”事件,当地政府处理得比较及时,信息也很透明。

 

耒阳市是湖南省衡阳市代管的县级市,面积2656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115.2万人,是造纸术发明人蔡伦的故乡。一度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被誉为“湘南煤都”。(下图:耒阳的位置)

 


我查阅了最近几年耒阳市的统计公报,发现2017年的确是当地财政发生逆转的重要一年:

 

2017年,全市财政总收入22.17亿元,下降18.4%

其中,一般预算收入14.27亿元,下降29.3%

一般预算支出58.1亿元,下降8.7%

 

从当地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支出来看,差距巨大。这30多个亿,绝大部分需要通过“转移支付”来解决。所谓“转移支付”,就是中央和省里把其他地区上交的财政收入,“转移”给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。

 

“转移支付”是中国财政的最大特色之一,也是保证大一统国家运行的必要手段,至少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。之所以会这样,是因为中国人口、经济的分布极不均衡。

 

根据财政部20177月公布的数据,2016年度,湖南省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一共是3064亿元,仅次于四川省、河南省位居第三。至于广东、上海、北京、江苏、浙江等省市,则是给中央财政提供“净贡献”的少数省市。

 

不要以为耒阳市是因为房地产不行了,才出现的财政紧张的局面。

 

2016年,耒阳市受益于全国房地产回暖,全市房地产投资完成10.79亿元,增长40%。商品房销售面积40.59万平方米,增长71.7%

 

2017年,因为房地产调控,耒阳市房地产投资完成9.98亿元,下降7.5%。商品房销售面积39.33万平方米,下降3.1%看起来2017年楼市出现了下滑,但这个下滑是2016年高增长情况下出现的,问题不算大。

 

“工资迟发”的最核心原因是:当地的实体经济遭遇了严重困难。

 

事实上,由于“煤炭经济持续萎缩”,当地产业结构在过去几年发生了重大异常变化。

 

根据当地统计公报,2011年的时候,耒阳市的三次产业比值分别是:

 

15.66%:47.38%:36.96%

 

但到了2017年,巨变为:

 

15.0%34.5%50.5%

 

GDP增速上,你看不出当地经济在下滑。但产业结构告诉我们,在短短6年时间里,耒阳市第二产业迅速崩溃,占比下滑了超过12%个百分点。这样一个四线城市,其产业结构竟然比很多一线城市、强二线城市还“未老先衰”。第三产业占比明显太高,高得让人胆颤。第二产业占比下滑太快,快的让人心惊。

 

所以,GDP的“正常增长”,掩盖不住财政的下滑。一个边远的四线城市,正在迅速地“产业空心化”!

 

过去这些年,耒阳因煤而兴。但随着资源接近枯竭,又面临着转型的巨大难题。目前,耒阳市煤矿总数从2007年的159个减少至33个。

 

当地政府引进机械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物健康、节能环保、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,为重点“接续产业”。现在看来,替代效果尚不明显。

 

尤其是近年来,中国城镇化日益呈现出“大城市化”、“城市群化”的趋势,“十三不靠”的三四五线城市,面临着人口流失、资金流失的局面。

 

在湖南省,长沙变得越来越强势,正在全面“抢人”。围绕长沙,还有长株潭城市群的存在。在这种情况下,湖南其他城市显然处于“被抽血”的地位。

 

所以,“耒阳困局”不仅仅代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困局,还代表了“远离中心城市的三四五线城市的困局”。这些中小城市里的精华——最有能力、最有钱的人,正在被大城市的“虹吸效应”吸走。

 

耒阳经济能成功转型吗?事实上,耒阳被列入“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”已经整整9年,经济结构正在日益“去工业化”,呈现“未老先衰”的局面,转型成功遥遥无期。甚至在楼市出现巨大反弹后,仍然无法支撑当地的财政支出。

 

或许,这就是大多数中国三四五线城市未来的命运:“转移支付”的增长,肯定跟不上当地财政的衰退,最终会影响到公共服务质量,进而因为“公共服务质量下滑”引发人口流失。

 

这种现象甚至已经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出现。比如名列珠三角9大城市之一的肇庆(见下图),就出现了经济持续下滑、小学生人数下降的走势。为什么会这样?原因很简单,深圳、广州的“虹吸效应”太强大了!


上图:广东肇庆市的GDP和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”走势图。


二、企业融资成本超过20%,地方政府违约频现,经济出现新问题


作者:原上草   来源:牛爷财经(本文不代表金融纵横谈立场)


大概是今年5月份,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在北京参加某论坛时,谈及地方政府债务,他说了这么一句话:中国的地方债大概是40万亿,但地方政府就没有一个想还债的,甚至许多地方连息都还不起。


这话一出,当时很多人认为是不是有点耸人听闻,但现在看,情况很可能就是这样。


很多时候,舆论媒体喜欢盯着北上广深这些中国光鲜的城市,其实中国还有广大的三四线城市,还有广大的县城和乡镇,这才是中国的主体。但目前透露的很多信息显示,一些地方政府真的已经被债务压垮了,有些地方连教师的工资都发不出去。


前段时间安徽某地出现教师讨薪的报道,才让很多人明白,一些小地方,连教师几千元的工资都发不下去了。


这并非个案,最新又有消息称,湖南耒阳市公务员工资又延迟发放。原因是因为煤炭经济萎缩使得国库资金严重不足,在职干部职工的工资发放资金尚有较大缺口。正尽快筹措足够资金争取将工资发放到位


尽管后来有报道说,经过当地努力,6月8日已经将工资全部发放到位。但可以肯定,很多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,类似情况肯定还不少。


我们一直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感觉之中,总认为,政府怎么会缺钱呢,一块地就卖好几个亿甚至几十亿、几百亿呢,却不知道,这只是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,


在一些偏远地区,地是没那么值钱的,一旦一个地方没有像样的产业和企业,而某些地方政府又很会花钱,那么,这个地方很可能财政收支就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。


在金融去杠杆和严监管大背景下,不只是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日子难过,也不只是一些企业日子难过,纷纷爆出信用债违约的情况,其实很多地方政府的日子也会很不好过,政府违约的现象,也将陆续爆出。


很多人不明白,我们人民币广义货币供应量(M2)达到了173.99万亿元,相当于27.67万亿美元,超过美国和欧洲的M2总量,“美国+欧洲”M2总量仅为27.66万亿美元,为什么还会缺钱?



这一方面说明分配不均之外,还因为金融效率存在很大问题,我们发的钱,因为受到金融效率影响,一是到不了需要的地方,二是使用和流转效率太低。


最近有新华社的报道称,银行信贷收紧,企业各个融资渠道都面临价格上涨,尤其民间融资成本飙升到20%以上。 


自从中国提出去杠杆,银行业的一些管理新规出台,金融机构对信贷方面进行结构性调整。即使广义货币供应量(M2)已经超过170万亿元人民币,金融系统内仍然“钱紧”。在这个大背景下,银行业趋于谨慎,收紧信贷发放的额度和延长发放时间,一些企业的借贷需求增加,却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成本。 


新华社报道说,目前企业的非金融机构融资成本已经超过20%。而一些小微企业更是面临无钱可借的境地。于是,企业家们采用一钱多用、额度滚动、小额借款多家拼凑等方法渡过资金难关。 


一些地方大型企业也潜藏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,依据是这些企业的负债情况大同小异,而局部违约风险正在加速暴露。一些金融掮客的生意更简单,通过不同渠道获得的资金,给企业发放信用贷款。


表面上贷款年化利息不过10%,但加上中介费等多个名目的费用后,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也超过20%。“企业也不管钱多钱少,能借的都借了再说。” 


看来,草哥此前说10%的资金成本都抢着要,确实太保守了!


贸易战还在持续,美元强势趋势还会持续,外汇储备在4、5月开始连续下跌,融资成本持续上涨,企业债违约情况增多,股市更是半死不活……这些情况都指向一个问题,经济出现了新状况!


面对这一些问题的共振,决策层会怎么做?是继续开放水闸?还是咬紧牙关闯关?现在不知道,这个要看问题走向和严重性如何。


前几天,央行开始了一些MLF的释放,这虽然是定向的,是开闸的前奏,但还不是那么明目张胆。可以肯定,日子越来越难了,适当放松放活是必然的,关键看选择什么领域和方向。




大众创业         万众创新


学习点干货,了解点套路,扫码关注↓↓


本篇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站长删除。 

51吃瓜网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