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说成都,是一个房价被耽误的城市!


作者 | 彭梁洁

来源:华商韬略



80年代末,美国一位记者在成都街头,面对着下班时间盐市口川流不息的自行车大军,随机拦下了几位刚下班的工厂女工,问她们:你们这下班了是去干什么?


女工们踩住脚踏板停下车,甩了一下头发答:“去耍噻!”


留下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便扬长而去。


在那个中国刚刚进入发展快车道的年代,成都姑娘们的笑声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(巨)刻(大)的印(阴)象(影)。


这是一个关于成都的故事。


30年后,如果这位美国记者故地重游,再次向街头的姑娘们抛出同样的问题,或许会得到同样的答案:去-耍-噻!


多年来,这三个音节经久不息,始终盘旋在这座平原城市的上空,成都人民们都从这三个简单的字里领悟了其中的精髓。


“会耍”的成都,也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下一跃成为“网红城市”


网红的诞生


成都从来不缺故事和传奇,也不缺曝光。


2017年,赵雷的《成都》点燃了游客对于成都的情怀,但真正把成都推上“网红”位置的是抖音。


在抖音视频里面,人们直观地看到“小酒馆”、玉林路,接着被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吸引,心向往之,如潮水般涌入。



今年五一小长假境内热门景点top 10中,成都是唯一独占两席的城市,它的姐妹城市重庆洪崖洞的排名也仅次于北京故宫,位列第二。


成都春熙路曾被《新周刊》评为“中国商业街排行榜”第3名,仅次于香港铜锣湾和上海南京路,排在北京王府井、台北西门町前面。


这条路最近有了一个新名字——抖音街,顾名思义,就是被抖音带火的一条街,如今这里网红云集,是游客打卡和直播的胜地。


有了著名导演背书,成都又申请成为联合国认证的第一个亚洲美食之都、举办G20峰会以引入资源、开放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,手握一大把好牌,加上本身旅游资质不错,很快打开局面。


有人列出成都24小时美食攻略,一小时一种不带重样:


除了火锅和串串,还有冰粉、锅魁、担担面、龙抄手、荔枝巷钟水饺、韩包子、川北凉粉、双流兔头、锛锛鸡、三大炮、蛋烘糕、芋儿鸡、糖油果子、豆汤饭、豆花面、开水白菜……


这两年,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开放了iPanda熊猫直播,还奉上许多高清趣图供网友舔屏。多少人在“胖达”的呆萌中沦陷,尤其是外国友人,甚至有人表示看它们吃竹子都能看一天。




要说中国最喜欢闲聊胡吹的地区,一个是东北,一个是北京,还有一个就是四川。东北方言管聊天叫“唠嗑”,北京土话叫侃大山,川渝地区也有专业术语就是“摆龙门阵”。



当地土话说,“重庆崽儿砣子硬(重庆人敢打架),成都妹娃嘴巴狡(成都人会吵架)”,意思就是说,成都人的嘴皮子功夫是全国有名的。


成都人摆龙门阵很有讲究。龙门阵就是成都人民的“赋”,因此特点也跟“赋”一样,要极尽铺陈、排比、夸张、联想之能事,同时又以绘声绘色、有滋有味、曲折离奇、变幻莫测的演讲技巧见长。


所以在成都,在茶馆坐着听当地人摆龙门阵,也能打发一个闲适安逸的下午。


有人说成都有三多:小吃店多,时装店多,报摊子多。至于报摊多,就因为成都人喜欢摆龙门阵,需要报纸来提供谈资。


除了摆龙门阵,成都人的另一大心头爱是打麻将。不仅在茶馆里打,还因地制宜随处都能支起一桌——在溪水里,在面包车后座,甚至有报道说地震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从麻将桌上跑出来的,“晃一晃”之后继续战斗。



值得一提的是,成都麻将的核心是血战到底,就是说一局牌中,一家胡牌还不算结束,没胡的玩家继续打,直到牌全摸完。


先胡不算赢,点炮的玩家也能翻身,提高了趣味性,并不完全以赢钱为目的,也跟成都人随性的性格很像。


成都人性格一般被认为随和幽默,思想前卫,容易接受新鲜的东西,成都也被认为是一个极少数“不排外”的城市。例如有网友说:


我去过北上广深…体验就是:如果我不在这儿买个房子,我永远都不属于这里,不是这里的人。但是成都有点不一样,你要是在这儿租房生活,时间久了也会有归属感。这儿就是我的家。


友好幽默的天然段子手成都人不但不排外,还会各种安利你留下!被安利留下的新成都人,会继续安利别人留下。如果你在成都租房子,告诉房东你是刚到的外地人,热情地给你介绍七八个好吃的馆子太正常了。

甚至有人diss起了北京:


我理解北京人对自己的家乡成了全国目的地的心情,但至少在成都,排外是个很陌生的词——你是哪的不重要,会打麻将不?会斗地主不?会玩不?你早说你会嘛,晚上约起!坐起!


四川话也让人破碎


前段时间有两篇关于东北话的文章很火,其中一篇叫《为什么东北妈妈总让人破碎》。


东北妈妈的核心逻辑是:想要什么,不如自己变成那个。例如:


我:妈,我想吃雪糕。妈:我看你像雪糕。


我:妈,我想吃西瓜。妈:你看我像不像西瓜。


这样的问题放在成都妈妈这里,可能是另一番模样:


我:妈,我想……


妈:想爪子?——诶,莫慌莫慌,我自摸!来来来,开钱开钱!——说嘛,你要爪子?


如果说还有哪一种方言令人捧腹的程度能跟东北话相媲美,那一定是四川话。


前面说了,成都的女娃娃说话是很厉害的。


比如你不留神踩了她的脚,她会说:“咦,怪事,你是三只脚吗咋个?牛都过得倒你过不倒?”


她要是踩了你的脚,也有说法:“挤啥子挤啥子,进火葬场还要排队转轮子的么,瓜不兮兮的,出得倒门出不倒门?”


怎么说都是她有理。


有网友说,在成都,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大概是:可以了嘛。


成都口音,拖的长长的,带一点懒散的:“阔—以——了嘛!”


“工资5000?可以了嘛!”


“你老公给你弄回锅肉啊?可以了嘛!”


“买了个车所?可以了嘛!”


这就是成都人生活的态度。


除了标准方言,四川还有一个特殊的语种——川普。


川普又叫椒盐普通话。在四川流行一顺口溜:“天不怕,地不怕,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。”四川人说普通话爱把方言揉进普通话的调子里,久而久之反而变成一种特色。


后来,全国人民都爱上了这种椒盐普通话,川普随之成为与东北话并列的,全国人民喜欢的俏皮话。


但二者不同之处在于,东北话的精髓在于“怼”,说话的要领则是“横”,表情和气势非常关键,谁气势大谁就赢了;而四川话的关键在于“怡然自得”,即使是骂人的时候也要泰然处之,拼的是语速和词汇量。


二者也有一个共同点是,有趣而不自知——听着就乐,很多时候听他们说话的人都快笑得不行了,但他们自己毫无反应,真的不觉得哪里好笑咯。


被打麻将耽误的房价


成都人民追求闲适安逸,于是成都的房价就这样被耽误了。


尽管成都已经连续几年蝉联“新一线城市”榜首,尽管这一年来成都已经出现“几万人抢1000套房、排队绵延几公里”的盛景,房价也出现空前涨幅,但相对其他省会城市,成都无论是在绝对值或是涨幅上都处于末端。



知乎上有个问题是,为什么成都的房价总是涨不起来?


有专业人士从历史存量、供给以及宏观经济层面给出了解释,但获得最高票点赞的是几个当地人的答案,大意是一个意思:成都有一个“独一无二”的因素,是区域文化——成都人的生活态度就是,重视生活质量胜过一切。


可以来看几个答案:


作为成都人,从来没想过买房。我妈要买房,我说你就不能拿钱出去耍么?


与其把成都的地修成楼盘来卖,我觉得不如开几个广场,开几家火锅,灯火通明日夜轮流转,更加能够迎合成都这个城市的需求。


本来想买房的,结果吃火锅串串麻辣烫冒菜吃都吃不赢,还要这儿耍那儿耍,出个太阳还要去抓紧时间晒一下,下个雨还要在屋头巴巴适适的睡瞌睡,哪有时间去关注房子嘛!


按很多成都人的性格,如果房价太高了,宁可跑生活成本便宜点儿的地方去,虽然总有人嘲笑四川盆地的人没见识,盆地意识重,但你不能否认成都人更讲究实惠,如果5000元的收入,生活状态更轻松,生活水平差不多,为什么要去选1万元收入但天天忙得跟死狗一样,最后还没存款的生活?


甚至有位坐拥几套房产的成都市民,宁愿损失房价上涨带给自己的投资红利,只祈求外地炒房游资放过成都,他甚至放出狠话:


北上广深是一群没有归属感的人在外地打工吃饭,成都是一群懒得烧虱子的吃货在本地打工吃饭。成都,一个你想破坏安逸生活就只有死路一条的城市。

耍,对成都人来说大概比命还重要,房子就更不值一提了。


所以成都市中心2万一平的房子,在外地人看来低得不可思议,但对于成都人来说已经是冲破天际了。


我一个广州朋友来成都玩,惊讶地对我说:“你们市中心最繁华地段的房子才两万一平?两万就能买到这么好的房子了啊?”


我平静地对他说了一句四川话:“两万的房子,能日天!”



锦城迷人暂难归


很多城市的走红,似乎都是从一首歌开始的。


2008年,为迎接奥运会,北京推出城市宣传歌曲《北京欢迎你》,请来林夕作词,众星云集献唱。


这首歌不仅成为当年MusicRadio音乐之声点播冠军曲,更带着人们“为你开天辟地”“在黄土地刷新奇迹”的愿景,见证北京成为真正的现代国际化大都市,迎来了接下来狂飙突进的10年。


近十年后,赵雷一首《成都》火遍大江南北。与北京“开天辟地”的野心不同,成都只承载了“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,走到玉林路的尽头,坐在小酒馆的门口”的诗意,却很动人。


《成都》火的这一年,北京故宫放弃了宏大叙事和伟光正的意义,院长单霁翔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讲出故宫封藏的故事,竟也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。


这个时代,宏大叙事不再受推崇,人们开始追求个体化的表达,消解伟光正的意义。


由此看来,被抖音捧红的成都,跟抖音自身崛起的根源也是相似的——其实东北也是如此。


成都作家鲜琦在其文《新桃花源记》中将家乡比作现代桃花源。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表现“锦城迷人暂难归”:


(外国人)问城之奥秘,答2400余年,闲适自乐。客描绘海外世界之大,并图解。主闻后不仅不眼羡,反邀长驻。盛情下,难辞。便函告家人:“锦城迷人暂难归。”


其家人闻讯后,竟携全家男女老少,不远万里赴蓉,遂留,乐不思家。


毕竟,人间烟火味,最抚凡人心。




大众创业         万众创新


学习点干货,了解点套路,扫码关注↓↓


本篇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站长删除。 

51吃瓜网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