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万元!两个月时间!31位教师被骗【灰产圈】


黑灰产业链深度调查


     电信诈骗网络正潜伏在我们的生活里,一通电话,一个链接,一条消息。稍微放松警惕,就可能会卷入电信网络诈骗旋涡。




400万元!两个月时间!31位教师被骗

11月16日,记者从辽宁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犯罪查控中心获悉,自9月开学以来,沈阳共有31名教师被骗,其中男性6人、女性25人,平均年龄35岁,被骗金额高达400万元!警方表示,公布特定被骗人群数据,不是为了责备被骗的受害人,而是为了引起全社会的重视,警醒身边更多人。
  据沈阳公安机关的统计,被骗人群包括大专院校教师、中小学教师以及幼儿园教师。


大专院校教师



中小学教师



幼儿园教师




非常遗憾的是,在民警统计数据时还收到一位老师被骗的消息:本来是30位教师总共被骗398万元,最后变成了400万元整!
  
  警方介绍,很多刷单诈骗的受害人都是先进入一个微信群,这些人在刚进群的时候大都能感觉到这个群“不太正常”,有些人会有些戒心,但因为好奇心他们会选择先观望。

但怎么看着看着
就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呢?

这其中的变化主要就是骗子利用了“公开承诺”“群体效应”“内爆现象”等心理学技巧。这种“公开承诺”,最早在传销组织中最为常见。随着群主不断暗示,所有群成员(托)都完成“公开承诺”并预先做出表率后,受害人的思想会为了支持自己的行动而变得更加坚定,即:行为改变思想。人们的每一种需求,骗子都会相应准备好一个剧本。所以,诱人上当的不是骗子本尊,而是人们脆弱的内心。
 

诈骗类型





仿冒身份


        通过伪装成老师、同学、同事、领导或机构单位等身份进行诈骗




电话、qq冒充老师:“现在开始缴纳下年度学费、书本费、住宿费、午餐费,请家长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......”
冒充学校领导:“小王啊,学校有个项目需要打款,你赶紧转到622XXXXXXXX账户上来”

冒充公检法:“您好,我们是xx市公安局,你名下有一张银行卡涉及洗黑钱,请......”

冒充同事:“张老师,我是李老师,现在在外面出了点事,给我转两万块钱,明天到学校还给你”

伪造特定身份:“亲爱的,我最近家里出了点事,你先借我点钱,很快还你”

猜猜我是谁:“猜猜我是谁,你连我都忘了吗?”




真实案例



2021年10月,某市小学四年级,有不法分子混入家长群,之后通过复制班主任老师头像微信号等信息,在群内添加家长好友,以提前集中收取午餐费为由,将班级家长拉近新群实施诈骗,并利用同样手法在该学校部分班级流窜作案,最终被老师、发现并报警。




2

 虚假事件


        通过微信、微博、电话等社交工具发布各种虚假事件,引诱家长上当




虚构学生生病:“您好,您的孩子在放学时不小心发生意外,我将她送到医院,需要住院费!急!”


虚构学生涉案:“您好,您的孩子涉嫌网络赌博已被我地警方控制,现需缴纳xxx保证金,转至622xxxx”

虚构刷卡消费:“您好,您的个人信息已经泄露,需转账到安全账户”




真实案例



2021年9月,受疫情影响某高校延缓开学,有不法分子假借校方和名义,冒充警方对该高校大二学生实施诈骗,谎称学生期末成绩显示有误,可以找人更改学生成绩,否则将无法拿到相关毕业证和学位证,该学生先后共向对方转账共计13000余元,后开学后知道被骗,选择报警。




3

 购物陷阱


        通过各种虚假优惠信息、客服退款、虚假网店等设施诈骗




客服退款诈骗:“您在本店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,请提供银行卡账号和验证码,现在给你退钱”

快递诈骗:”我是某某快递,你所购买的商品货物丢失,请提供信息,给你退钱“
虚假代购诈骗:“双十一钜惠,海外代购假一赔十,全网最低”

解除分期付款诈骗:“银行系统发生故障,我行将一次性付款改为分期付款,请根据步骤操作”




真实案例



某家长在淘宝给孩子买的书包迟迟未收到货物,在购买该商品两周后接到一陌生来电,言称所购买商品丢失,现快递公司将进行索赔,让该家长提供银行卡等信息,因该家长长期关注我市反诈中心公众号,熟悉相关骗局套路,拒不提供验证码银行密码等信息,最终骗子未能得逞,没有造成任何经济损失。




4

 高发类型




刷单返利:受害人加客服QQ或微信-关注公众号、抖音号-加入兼职群-下载APP

网络贷款、代办信用卡:以利息低、无手续、秒出款为幌子,最终说你输入超时或卡号输出提出缴纳解冻金

冒充京东、支付宝客服:谎称受害人已开通某项收费业务,将每月固定收费,如需取消需要具体操作




真实案例




2021年4月,我市某高校一女生报案称,手机收到兼职刷单短信,附链接,下载后是一款有客服指导的聊天软件,起初做关注公众号等相关任务,佣金3.8元至6.8元不等,后期开始刷单任务,该女生共做三单,累计转账3600余元,客服始终以解冻金为由提醒其充值,不肯返佣金,最终报警。




警方提醒
请主动学习防骗知识
谨防上当


小编在此整理十条防诈骗秘籍, 小伙伴们千万要记牢,不要让坏人得逞!


1.有人要“验证码”千万别给

      验证码很常见,但它并不是简单的几个数字,代表的是身份的验证!来源不明、自己不知情的验证码千万不要提供给别人,尤其是不能发给陌生号码。一旦不法分子获知了验证码,后果将不堪设想!


2.短信内带链接,别点

      小伙伴要记住:链接是个坑!虽然手机短信中也有银行等机构发来的安全链接,但现在伪基站、改号软件一波刚死一波又起,诈骗分子总有各种办法伪装自己,很多亲们难以通过对方短信号码、短信内容、链接形式等辨别真伪,所以建议小伙伴不要点击短信中自带的任何链接。特别是Android手机用户,更要防止中木马病毒。

3.手机不显号码,别接

     目前,任何政府、企业、银行、运营商等机构均有官方电话,“无显示号码”基本上来源网络电话,要么是打广告的,要么就是诈骗,总之看到“无显示号码”来电,直接挂断就好。


4.问你银行卡号,不说

      无论电话、短信、QQ聊天、微信对话中都绝不提及银行卡号、密码、身份证号码、医保卡号码等信息,以免被诈骗分子利用。就算是和熟知的号码、微信号聊天也要谨慎,万一你的朋友被盗号了呢……


5.有些号码可以拨打验真假

     诈骗分子通过虚拟改号软件,模仿运营商、银行的官方客服给你拨打电话。最近就有不法分子利用改号平台冒充“中国移动国际漫游服务热线13800100186”,骗取用户信息。遇到这种情况,小伙伴们可以挂断,再主动拨打相关电话(不要直接回拨),接通真的客服热线仔细询问下情况就能知道真假了。

6.钱财只能进不能出

     任何要求打款、汇钱的行为都得怀疑一下!什么孩子住院了,你被告了要交保证金之类的都别信。警方建议就算真的要汇款,最好选择去线下银行柜台办理,把事情的始末向银行柜台工作人员描述一遍,咨询更多人的意见。


7.叫出你名字的人不一定是熟人

      诈骗分子能够通过非法的行为掌握到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,并以此作为证据骗取小伙伴们的信任,此时切记要多长个心眼,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,就算是电话号码是朋友家人的,如非当面沟通也不要轻易相信。


8.养成核实网址、网站域名的习惯

      用“积分兑换现金”来诈骗的骗子,利用伪基站假冒10086不说,还模仿中国移动的官网做钓鱼网站!切不可轻易信任那些看上去与官方网站长得一模一样的钓鱼网站,不仅可能中病毒,还可能被骗走钱财。大家一定要养成核实网站域名、网址的习惯。例如中国移动的官网是以10086.cn为后缀的,其他乱七八糟的网址都是假的。


9.不相信天上掉馅饼

      诈骗分子常常利用最新的时事热点设计骗局内容,并用中奖等信息诱惑用户,如疫苗补偿、孩子退学费、海淘退税、热播电视节目中奖等都常常被骗子利用。一定要警惕这种天上掉下来的馅饼,不要误信掉入陷阱!


10.请下载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,并开启来电预警

      牢记96110!如果遇到可疑情况,不确定是否为网络诈骗,就打它进行咨询!预警人员一定会耐心地聆听、真诚地解答、随时为您提供帮助。转发提醒身边人!提高警惕,守好钱袋子!

      如果被骗,及时拨打110报警。



总结:



六个一律



一谈到银行卡,一律挂掉;
一谈到中奖,一律挂掉;
谈到“电话转接公检法”,一律挂掉;
让我点击链接的,一律删掉;
微信陌生人发来的链接,一律不点;
提到“安全账户”的,一律是诈骗。



八个凡是




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汇款,都是诈骗;
凡是让汇款到“安全账户”,都是诈骗;
凡是通知中奖要先交钱的,都是诈骗;
凡是通知“家属”出事要汇的,都是诈骗;
凡是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的,都是诈骗;
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,都是诈骗;
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,都是诈骗;
凡是陌生网站登记银行卡信息,都是诈骗。



开封市教育体育局

开封市公安局电信诈骗犯罪侦查支队

再次提醒:

安全永远第一!

请保护好自己!

紧绷防范之弦!

远离诈骗之害!

来源:开封市教育体育

● "成人版抖音"短视频不堪入目!"抖Yin"碰瓷"抖音"

 郑州女子“以性换车”,“陪睡价目表”曝光


转发+点亮“在看”
多一人看到,少一人被骗


进学习交流群  51吃瓜网51吃瓜

本篇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站长删除。 

51吃瓜网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